论文简讯
新华社:不唯论文评职称有多难?
内容摘要:日前,湖北省首次在省内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,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,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、科研为主、教学科研并重、社会服务与推广4种类型,新评审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不再“唯论文论”,潜心教学、科研推广做得好的,也同样可以评上教授。(据《中国青年报》)论文与职称...
日前,湖北省首次在省内高校推行职称分类评审,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,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、科研为主、教学科研并重、社会服务与推广4种类型,新评审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不再“唯论文论”,潜心教学、科研推广做得好的,也同样可以评上教授。(据《中国青年报》)
论文与职称评定的关系是个老话题,如今在教师职称评定领域破冰,虽然只是一省一地,但终究是一次大胆尝试,至于这次尝试是好是坏,可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,但笔者关注这个问题许久,有些话终究不吐不快。资料显示,我国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,至于真实的学术以及科研水平,嗯,我们还是换个话题吧!
一个老师,甭管你书教的再好、学生和家长多么认可,只要没有论文,那就别想评什么副教授,至于教授更是妄想;一个医生,甭管你手术做的再棒、病人对你的口碑再高,只要没有论文,就别想评上更高的职称……这种评价机制下,副教授的教学水平未必就比得上普通老师,而所谓副主任医师的水平,也未必就比普通医生的好。如果职称连真实的水平都不能反映,那要这个职称还有什么用,要这个职称评定体系还有什么用,只是为了涨那几个工资吗?
现实的情况是:很多发表论文的杂志和期刊只要交钱,什么论文都能发,以至于这些刊物上的论文、尤其是职称论文面目可憎、不忍卒读。可即便是这种不忍卒读的论文,很多人还需要花钱找代笔,这样的论文,有意义吗?
回到开头的话题,尽管网络上对湖北高校职称评审的这次尝试高唱赞歌,但笔者对此还是持悲观态度的。毕竟,如果国家层面依旧是以“高水平”论文数和重大课题数作为对高校经费划拨和考核考评的标准,在这个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,先别说改革力度和成果如何,单说当地校方甚至教师对于这次改革的支持力度,就可想而知。